上一页|1|
/1页

主题:古为今用 光彩重生

发表于2014-05-26
古为今用 光彩重生
——苍南县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侧记
矾都奇石馆和矾都矿石馆
矾山福德湾老街
苍南金乡方宅
苍南莒溪伯温碑廊
碗窑古村落
温州矾矿博物馆

蒋久寿

最近以来,每到周末,苍南县的碗窑古村落、马站的蒲状所城、矾山的福德湾古街等地都会迎来一批批参观游览古民居的游客,他们在感受和体验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还仔细观赏苍南县文化文物部门去年以来为这些古建筑所作的保护性“艺术雕琢”,品评这些建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深情享受了苍南文物部门为丰富当地旅游景观内涵所添加的文化情味。

苍南县历史积淀丰富,文物古迹遍布城乡,如何让这些闪耀历史光辉的文物古遗真正融入到当下人类的生活中来?如何活化再利用其使之光彩重生? 为保护历史根脉,传承历史记忆,兼具山海之利,人杰地灵的苍南人在2013年以强大的地域特色文化自信心为后盾,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走上探索文物开发利用之路。

古民居

——户枢不蠹

让老迈的民居融入生机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数十年的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殿宇庙堂,保护修复后如果关门落锁,寿命必将缩短;而保护修复后将建筑内居民迁出,使建筑失去生活气息,活的遗存变成了死的摆设也为不可取行为。

2013年,苍南依旧延续“双赢、惠及于民”的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尽可能的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对现在仍有居民居住,仍在使用的历史街巷,在修缮文物本体的同时,进行石板路改造、室内电力线路、自来水改造和白蚁防治等工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镇、街区居民的住、行问题。修旧如旧整修了蒲城金德宽故居、金东故居、张琴故居、九间宅、华宅、矾山郑氏、朱氏、王氏民居、桥墩洪氏民居、碇步头老街、渎浦罗氏民居等。户枢不蠹,狗吠深巷、鸡鸣桑树、炊烟袅袅,古朴典雅的街厝老宅、建造考究的民居村落相映成彰,自然与交相辉映,俨然一幅古村人家,勃勃生机的生动画面,游人畅游于此,远离喧嚣的田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旧工业建筑

——旧瓶装新酒

让沾满尘埃的建筑走出围墙精彩亮相,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景观。

近年,坐落在苍南县矾山的温州矾矿——曾经推动温州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工业企业因转型发展,企业内部许多工业建筑逐步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2013年苍南继小型专题博物馆——温州矾矿博物馆成效初显后,积极整合矾矿遗址旧工业建筑资源,选取部分建筑,保留其整体风格与完整外观,开展修缮改造工程,以加强“矾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利用,促进矿山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宣传展示工业文化遗产。利用政府企业筹资、民间集资形式,打造矾都奇石馆、矾都矿石馆等专题博物馆,建设“矾都文化产业园”。目前,新建两馆已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服务,利用旧工业建筑建成的三大专题博物馆已成为矾山,乃至苍南宣传“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资源”的最佳平台之一。三馆建设、运营状况也为苍南县在矾矿遗址继续推进“旧工业建筑+专题博物馆建设”保护利用模式增添了信心、提供了经验。未来,机械展示馆、民俗陈列馆、自然陈列馆等一批独具矾山特色的“矾都文化产业园”拟建项目也将陆续上马。

名人庙堂、故居

——整合提升

让古老建筑与名人光辉交相辉映,成为缅怀瞻仰爱国胜地。

2013年12月,由莒溪刘基后裔自筹几百万资金,苍南各部门通力合作,耗时3年多打造的苍南十二·五“一带十园”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莒溪刘基文化园伯温碑林正式向世人开放,全长300多米的伯温碑林灰瓦红柱,古色古香,与县保单位刘基庙浑然一体。以刘基存世书法作品、海内外著名书法家创作的有关刘基诗文等与伯温事迹宣传交相辉映,既体现了名家精湛的书法艺术,又展示了刘基文化内涵,其与即将建成的伯温文化广场、伯温生态公园共构缅怀一代帝王之师刘基之胜地。2013年苍南以整合和提升为两大体系,从革命名人故居系列、近现代名人故居系列等角度梳理苍南名人故居资源,进一步整合、完善朱程故居、王国桢故居、叶良金故居、林夫纪念馆、郭宅等陈列展示水平,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同时深挖历史名人品牌效益,筹备姜立夫、苏渊雷等名人故居展示宣传工程,以期为普通群众提供缅怀思念名人,打造爱国主义胜地之目的。

名村古镇

——永续利用

让名村古镇回溯历史足迹再现往昔风貌,成为古意盎然的旅游胜地。

被誉为“明清时期手工业制瓷的活博物馆”的碗窑古村落、明代抗倭重镇金乡卫城和至今仍在生产的“活矿业遗产”矾矿遗址发源地福德湾村是苍南历史长河发展中的骄傲,但随着岁月流逝,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多有损毁。2013年4月苍南成立碗窑村乡土建筑整体修缮工程领导小组,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保持风貌完整性,维护生活延续性”为原则,以“商贸服务、生活居住、旅游休憩、历史博览”综合发展为目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对古民居、作坊、厂房、道路等遗存分三期开展实地现场勘查测绘、修缮,完成碗窑村一、二期古民居及历史建筑保护方案编制,三期方案编制接近尾声,同期完成古村电线水管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整体提升古村形象,力推浙南制瓷古村旅游发展。

去年以来,在苍南县金乡保护性开发领导小组带领下,秉承“保文、整治、复古”方针,分阶段实施,做为金乡古镇利用示范工程的“一街二馆三牌坊四门十民居”一期项目工程正式启动。同济大学编制金乡卫城综合保护与整治规划已通过省市组集中评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东门大街51号余家大院、西门大街30-36号潘家大院及鲤河中街沈泰丰等三座院落式古民居修缮工程设计方案,修缮工程并于2014年1月23日正式启动开工。金乡抗倭历史展示馆(县保方宅)、金乡民俗文化陈列馆(镇文化站幼儿园)陈展设计工作也已提上日程。我们相信历经数年努力,各景点散珠成串,八卦布局的格局将重现该古镇。结合金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山—海—古城资源,充分展现古镇建筑功能的拓展与创新,金乡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景观,古意盎然的滨海抗倭旅游胜地指日可待。

福德湾村既是苍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又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目前正在申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2012年5月完成该村传统民居(一期)的基础上,2013年又抢救性修缮了朱氏、郑氏及原打铁铺民居,改造石板路480米,拆除违章建筑350平方米,整治民居立面9间,竖立保护标志牌、指示牌及说明牌105块,提升朱良越、朱善贤两处陈列室,编制完成传统民居(二期)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且通过省文物局审查批复。福德湾村因矾矿的开采、生产而形成,矾矿工业的发展衍变与城镇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所蕴涵的产业工人生活内容、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传统风俗等内容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价值传统和文化传统的重要史料,是乡土建筑及矿业遗产的有机融合,是在2012年6月矾矿遗址启动申报工业文化遗产工作后,慕名来福德湾村“品民居、走古道、赏矿硐、观展览”的游客不断增多。福德湾村见证了我国从古代、近代直至现代矾矿工业发展史的典型工业遗产,具有代表性和史料价值,是民族工业的代表性遗产,为我国工业遗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门类。

文物是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苍南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在文物工作者与普通大众浓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精神感召下和同舟共济,风雨与共的努力下,正步入有序良性发展时代。但因经费匮乏、城市建设加快等客观原因,部分文物遭到破坏、消毁现象时有发生,令人扼腕痛心。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用科学发展的态度捍卫文物尊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多模式、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使之彰显苍南文物特色,进一步推动苍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家乡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转自《温州日报》)

上一页|1|
/1页